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即政权机构的办事场所。其实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猛兽的利牙,古时常用来象征武力。“牙门”系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
古代县衙门是古代地方政府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官职和工作职能对于维护地方政治稳定、管理地方事务、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对古代县衙门各个官职和工作职能的详细介绍:
衙役(yá yi),汉语词汇,意思是衙门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古代衙门里谁最大,又有哪些职位? 在历朝历代的官衙当中,做事的公务人员分为官、吏、役三大类别。 1、官员以县衙为例,“官”通常设二至四人,主官一人,佐官数人。
2021年2月14日 · 长随与知县是主仆关系,二者关系密切,他们不仅照顾知县的生活起居,也在衙门帮做一些公务,因此也能分享一点知县的权力。 长随分为很多种,但其中最重要当是门子和签押。
2021年4月6日 · 衙门的大门是由衙役比如皂隶、民壮轮流看守,号为“把门”。 而最后面的“宅门”之内是皂隶、民壮之类衙役不得入内的禁区,宅门必须由长官私人雇用的最亲信的“长随”来看守。
“衙门”是唐代以来官府的统称,古时君王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就把猛兽的爪牙摆在了自己办公的地方,久而久之士兵们就把这里叫做“牙门”,后改为“衙门”。
2023年12月1日 · 衙门作为官府办公的地方,承担着多种职能。 首先,它是地方行政管理的核心,负责处理地 方政 务,维护地方治安。 其次,衙门还是司法审判的场所,负责审理案件,维护法律尊严。
衙署,指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大多有规划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
2018年7月13日 · 衙门里设大仙庙、马王庙、狱神庙、衙神庙等。 此外,各地衙署依其相应的民俗及各自级别还尊奉先贤圣者的庙宇。 一般位于衙署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