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等,是根据明朝士大夫常穿的道袍常服,遵循合体合身的民国服装理念改作的,主要把道袍的肥大改的相对窄瘦,大领(交领)改成小领(圆领)。民国时期中国人以此为常礼服。
2020年11月13日 · 民国时期男人服饰: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 民国初年男子服饰主要是马褂和长衫。 马褂原本是满人骑马的时候穿的衣服,后来不断演变,到了民国时期,成了礼服的一种。
2019年9月29日 ·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是清朝时汉人以长袍为基础遵循清朝服制改做的。清后期,中国人也常以此形制为礼服。 这种立领装在1900年至1940年流行一时。特别是在新派知识群体中,穿长衫,戴眼镜成了当时这一群体的普遍服饰特征。
在清朝末年,反对穿着 长袍马褂 成为了反满排满的革命目标。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凡在正式场合,西装成为了最为显著最正式的服装,大有不穿西装不革命的意思。
“长袍(长衫)马褂”,成为清末民初最为常见的男性便装。入民国后,普通人在日常一般生活中马褂使用逐渐减少,若在袍外罩马褂则是非常隆重的穿法,而蓝色长袍搭配上黑色马褂就是民国时礼服了。
2017年9月26日 · 长袍马褂 的男性造型,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了,不过民国其实并未因其曾经在前朝广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国男性的常礼服。 民国18年所定《 服制条例 》中的“男子礼服”
民国元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中将长袍马褂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南京国民政府也将蓝长袍配黑马褂以及中山装列为“国民礼服”。 长袍与马褂多为圆领、窄袖,后来不少长袍是企领的。
民国文人偏爱长袍马褂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戾气的消退,无需外在衣物来彰显自我;二是长衫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显得涵养有素、不温不火;再者,长袍的线条流畅、穿起来显得玉树临风,完美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美学精髓。
2020年7月3日 · 民国男性服饰从外观和搭配上来看既有完全西化的西服套装,同时也有保留了传统韵味的长衫马褂。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长衫是清朝时期男性常服,但事实上这种形制的男性服饰在明朝时期,其实就已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服饰…
2022年3月12日 · 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劳动大众,都抛开了以前的长袍马褂和一些非常繁琐的服饰,追求时尚,注重简单。民国成立以后,全国上下掀起的西化的潮流:“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以成惯常”,是时代的特殊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