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kFAqShRrnkQMbH6NYLBYoJ3lq9s.png)
旱灾 - 百度百科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 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
干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疫疾伴随旱灾和饥荒迅速发生并蔓延,这期间蝗灾大面积发生。 [1] 中国大陆从1949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122万公顷,约占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的60%。 [1]
2022年全国干旱情况年度分析报告 - htDROUGHT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大部分区域的东亚大气环流系统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均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中国旱涝格局呈现为北方易受旱灾影响、南方旱涝并发的特征,大范围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
中国旱灾史 - 百度百科
据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300多次大旱灾,并且干旱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因缺乏水,农产品因此而枯萎,最终导致饥荒。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旱灾 -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8月16日 · 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
2023年全国干旱情况年度分析报告 - htDROUGHT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旱涝格局呈现为北方易受旱灾影响、南方旱涝并发的特征,大范围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 进入2023年后,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全球平均气温刷新了2016年的“最暖年”纪录,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干旱灾害及分类-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2年,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夏秋冬连旱。 此次干旱事件是由伏秋季 降水异常偏少和气温异常偏高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干旱,与冬季干旱连在一起,持续时间异常长。 其中,8月全流域的高温干旱特征最为显著。 [1]旱情最严重时有5000余万人次受灾, 750余万人次需要救助,长江多个水 …
干旱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应对干旱?→ - 澎湃新闻
2024年6月23日 · 旱灾的全称是干旱灾害,它是指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供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事件。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是什么? 干旱主要是由降水偏少或气温偏高等异常因素所导致的,这属于自然现象。
干旱与气候变化:当2022年成为了旱灾与高温之年 - BBC
2022年8月25日 · 科学家们早已申明,受降雨减少和空气与土壤湿润度降低影响,全球变暖将增加一些脆弱地区遭受旱灾的风险,他们也预期旱情将越来越严重,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