悒,汉语二级字,读作悒(yì),注音为ㄧˋ,部首为忄,其本意为愁闲不安。
“悒”字的解释,释义,异体字,音韵方言,部首笔画,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源字形
汉字悒的意思、解释、读音与拼音注音,来源和字义,悒的繁体字和用法基本解释:忧愁,不安:忧~。郁~。~怏。~愤。~闷。~~不乐。
悒 yì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邑声。本义:愁闲不安)同本义 悒,不安也。——《说文》 悒悒,不舒之貌也。——《苍颉篇》 君子终身守此悒悒。——《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于是楚王盖悒如也。——《韩诗外传》
字詞:悒,注音:ㄧˋ,心部+7畫 共10畫 (次常用字),釋義:[動] 憂鬱不安。《楚辭.屈原.天問》:「武發殺殷何所悒?載尸集戰何所急?」 [形] 愁悶。如:「憂悒」。三國魏.曹植〈離友詩〉三首之二:「伊鬱悒兮情不怡。
悒 yì 〈形〉 (形声。从心,邑声。本义:愁闲不安) 同本义 [sad;worried] 悒,不安也。——《说文》 悒悒,不舒之貌也。——《苍颉篇》 君子终身守此悒悒。——《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于是楚王盖悒如也。——《韩诗外传》
悒 yì 〈形〉 (1) (形声。从心,邑声。本义:愁闲不安) 同本义 [sad;worried] 悒,不安也。—— 《说文》 悒悒,不舒之貌也。—— 《苍颉篇》 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于是 楚 王盖悒如也。—— 《韩诗外传》
〔悒〕字仓颉码是prau,五笔是nkcn,四角号码是96017,郑码是ujyi,中文电码是1881,区位码是6708。 〔悒〕字的unicode是u+609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722,utf-32:00006092,utf-8:e6 82 92。
唐·皮日休〈九風系述·遇謗〉:「聲咺唏以無音兮,氣鬱悒而空噎。」. 威儀顯著、煥發。 《詩經·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忧愁郁闷的样子。 《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 《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向承君家慷慨,以一百五十金相助,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 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