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kFAqShRrnkQMbH6NYLBYoJ3lq9s.png)
登高(唐代杜甫诗作)_百度百科
《登高》是 唐代 诗人 杜甫 的诗作。此诗作于 大历 二年(767)作者在 夔州 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_杜甫古詩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釋_中華 …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登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末清初畫家王時敏繪製的《登高》詩意圖 登高 是一首 七言律詩 , 唐代 詩人 杜甫 於 大曆 二年(西元767年)在 夔州 (今中國重慶 奉節 )所寫,被譽爲「古今 七言律詩 之冠」。
登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绘制的《登高》诗意图.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詩,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西元767年)在夔州(今中國重慶奉節)所寫,被譽爲「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1]
《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_国学荟
《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_古诗词网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杜甫《登高》原文、赏析及翻译_唐代杜甫_古诗集
《登高》鉴赏.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登高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杜甫_漢語網
⑴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 ⑵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回旋。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