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Ten. ex Breitenb.),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块茎,叶基出,有长柄,叶柄基部常有珠芽。肉穗花序具细长附属体;花雌雄同株,无花被;雌花部分与佛焰苞贴生。浆果小,熟时红色。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2016年9月23日 · 2.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 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
半夏(學名: Pinellia ternata )又名三叶半夏(山西、河南、广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麻芋果(贵州)、田里心、无心菜、燕子尾、地慈姑、地鹧鸪、地文、和姑、守田(古称) [2] 、贝母 [3] 、痰宮劈歷 [4] 等,是天南星科 半夏属植物。
中药材“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半夏多用块茎入药,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采挖后除去外皮,晒干。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2024年12月5日 · 半夏(拉丁学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俗名:地珠半夏、守田、和姑等,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 半夏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
半夏又名地茨菇、羊眼 半夏、地珠半夏、老鸹头、和姑、水玉、地文、守田、蝎子草等,属温化寒痰药 。 为 天南星科 植物 半夏 的 块茎 [4] 。 含有多种 生物碱 及原 儿茶 醛和外源 凝集 素等 [4] 。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