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发现我们还是用白话、用口语来翻译,这时候古文慢慢退出,语体文慢慢出现了。 林纾的古文已经不再是桐城派所推崇的古文,文言中有杂体,他吸收了笔记小说的句式,这是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都注意到的。胡适和陈独秀这些人就更向前一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