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海底地震长期研究技术并建造出一套自持综合设备。该系统将勘察隐藏在海面下最不为人所知的地壳区域,并在海洋大陆架寻找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者介绍说,这套综合设备包括一个海底工作站网络。该网络配备长期自主记录地震和水声振动的仪器。这些仪器既能记录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地震波,也能记录人工生成的信号。
全球能源格局经历了多次剧烈变动,从工业革命时代的煤炭主导,到20世纪石油逐步占据核心地位,再到近年来新能源的崛起,能源的供需格局直接影响了国家竞争力。 在这场能源竞赛中,石油一直是“工业血液”,各国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
巴西距离我国是很遥远的,超过1.8万公里的距离,国际航班要飞行超过一昼夜的时间,作为人们印象中的足球王国,和中国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合作,中国盘活巴西烂尾工程,打造出海上的巨无霸体积远远超过了航母。
蛰伏在脚下的渤中26-6油田是全球最大的潜山变质岩油田,其探明储量超2亿立方米,是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的关键。所有人都在翘首期盼着渤中26-6的入列,期盼它能够为中国海油助力端稳国家能源饭碗立下汗马功劳。南边的钻头一寸寸凿进地心的同时,生产准备项目组也在紧张进行投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海上调试是冲刺投产最关键的一个阶段,270余人需要在3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2座新建平台、4条海底管道、1条海底电缆 ...
智通财经APP数据显示,1月23日,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腾讯控股(00700)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前三,分别净流入26.60 亿、3.78 亿、3.67 亿 ...
澎湃新闻从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 ...
1月29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00883.HK、600938.SH)最新发布了2025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
一是聚焦“深海深地”加强科技创新,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围绕重点增储领域,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引领海洋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在琼东南盆地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气田—陵水36-1气田,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南海北部储量最大碎屑岩油田—惠州19-6油田;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渤海中生界火山岩、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等新领域获重大勘探突破。
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稳油增气”发展形势进一步巩固。其中, 原油产量 ...
2025年,公司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日净产量将超200万桶油当量。全年净产量目标为760~780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国内约占69%、海外约占31%。2026年和2027年,公司净产量目标为780~800百万桶油当量和810~830百万桶油当量。2024 ...
本报记者 向炎涛 “一家真正优秀的公司是有能力跨越油价周期的。”1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举行2025年战略展望会,中国海油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心怀在会上如是说。 会上,中国海油管理层还就公司2025年资本开支、分红政策、业务发展及绿色转型等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