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印刷包装、纺织印染等领域,色彩的精准控制是产品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眼对颜色的主观感知存在个体差异,而色差仪通过量化的Lab值体系,将色彩转化为可测量的科学数据。这一体系不仅解决了传统色彩描述模糊的问题,更构建了全球通用的色彩管理语言。本 ...
朱铭强研究员介绍,杜仲是第四纪冰川侵袭后仅留存在中国中部的单属种孑遗树种,因此,杜仲有着“植物活化石”的美称。在我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盆地中新世古植物群落遗迹中发现了杜仲叶的化石。目前,我国杜仲资源占世界资源总面积的98%以上,主要分布在陕、鄂、豫、湘 ...
漳州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距离厦门市约66公里,驾车需花费一个多小时。风景区保存有完整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保留了典型的第三纪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遗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
空间站之所以能够稳定地挂在太空中而不会掉下来,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地球引力和轨道运动的基本原理。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释: ...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迅猛发展,三维场景重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快速、准确地重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尤其是在大规模环境中,成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继3DGaussianSplatting(3DGS)算法之后,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究团队再接再厉,提出了最新的CityGaussianV2重建算法,期待能在高效性和几何精度上实现新的突破。
暗物质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天文观测,天文学家发现星系团中存在无法通过可见物质解释的额外引力效应,提出了暗物质来解释观测结果。后续研究发现,暗物质占宇宙质量的约26%,但其粒子性质仍不明确,需超出标准模型的理论解释。暗物质候选者包括多种粒子类型 ...
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于大规模复杂三维场景的高效重建算法 CityGaussianV2,能够在快速实现训练和压缩的同时,得到精准的几何结构与逼真的实时渲染体验。该论文已接受于 ICLR`2025,其代码也已同步开源。
索比光伏网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印刷制备 钙钛矿 光伏器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天文学家将目光投向了太空中新的超亮爆炸:风车星系中的 II 型超新星(也称为 M101)。II 型超新星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生命的灾难性终结,而这颗名为 SN 2023ixf 的新超新星是十多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爆炸。
散光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它通常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角膜发育不成正球形,而呈椭球形导致的。导致角膜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不同,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的折射进入眼睛内部之后无法形成完美的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上 ...
你是否曾经仰望夜空,对那些闪烁的星星和行走的月亮感到好奇?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它们都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难道太空中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造型师吗?
行星防御旨在减轻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威胁,是全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众多行星防御技术中,动能偏转技术备受瞩目,它通过航天器与危险小行星碰撞,改变其轨道,从而降低撞击地球的风险。当小行星半径小于约 250 米,且距离与地球相遇还有几十年时,动能偏转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而半径小于 50 米的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