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穿越古今的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展览中有首次“出宫”的文物《林逋行书自书诗卷》,还有被奉为至宝的唐代古琴“大圣遗音琴”以及宋徽宗的三件代表作等。 “带着爸妈一起来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杭州市民赖碧霞表示,这个春节,她和父母约好每天看一个展览,“他们对文物展很感兴趣,趁着放假回家陪他们走一走、看一看”。
在中国书画史上,有一种说法叫:不懂董其昌,就不懂中国画。 董其昌是四百年来贡献最大、争议也最大的人物。 他是晚明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其书画集前人之大成,影响康、雍、乾三朝以及后世400年,被称为“画家中的画家”。 他也精通收藏和古代书画鉴定,曾看过、题跋过近300件古书画。现在全世界晋唐宋元最精品的书画作品,都曾经是董其昌家中的私藏,上面都可以找到他曾经鉴藏过的痕迹。 但他的声名更多地停留在 ...
颜真卿,字清臣,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为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自幼喜书法,擅长行、楷。正楷端庄雄伟,刚劲磅礴,创“颜体”楷书。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世人知我楷书天下第一,今日却想展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讲讲我颜氏满门忠烈的荡气回肠。”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唐,河朔尽陷,唯独颜真卿所守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人快马报长安 ...
活动在社区1楼的活动中心举行,现场布置得喜庆又雅致。长桌上铺满了宣纸和笔墨,书法老师挥毫泼墨,字体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和福字跃然纸上。老师运笔流畅,笔锋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此次春节书法 ...
鲁网1月24日讯——随着新春佳节的日益临近,临沭县的氛围也开始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在这一欢腾时刻,临沭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走进了店头镇的多个村居,为村民们亲手书写春联,带来了满满的祝福与温暖。
活动邀请了多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为市民游客书写春联。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各显身手,行书、楷书、隶书多种书体各展神韵,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一张张笔酣墨畅的“福”字,苍劲有力的文字里写满了对新年的期待。 活动现场一排排墨香浓郁、祝福满满 ...
吃完后,杨少师特意给友人写了封信以感谢他送来的鲜美食物,于是诞生了被称为第五大行书的《韭花帖》。 《韭花帖》 若是单纯分析《韭花帖》的艺术价值不免枯燥无趣。在这本书中,作者先是讲述了这个慵懒的下午这幅书法作品的来历,转而将视角延伸到 ...
2024年11月30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中,估价为8万—15万元的康熙帝《行书〈谕大学士王熙〉》以低估价76倍的609.5万元 ...
赵之谦(1829-1884),字泰来,号少岑,晚号燕叟,清末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篆刻家,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书法以行书著称,深厚的颜体功底与行书的最新演绎交相辉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尽管赵之谦早期以颜体为主,但在三十五岁后 ...
从甲骨文的神秘质朴,到篆书的规整对称,从隶书的蚕头燕尾,到楷书的端庄秀丽,从行书的流畅灵动,再到草书的豪放不羁,聆听着书法老师对中国书法历史沿革、字体演变以及发展脉络的细致讲解,爱琳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深深赞叹中国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