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性教育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健康成长的必答题。科学有效的性教育,不能只靠少数“孤勇者”。为了每一朵花都不因无知而凋零,我们人人都来搭把手。大方讲解“月经”“遗精”,就像科普“心脏”“肝脏”。给孩子穿“防弹衣”,永远不要觉得时间还早,因为,伤害可能来得更早。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抓住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汇总第二批部分国有企业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信息,日前集中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有企业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信息”专栏上新发布。
对此,张志勇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要将其视为办学治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必须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引导各地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切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一起来看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海报!
“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新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青海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蔡林珍说。“我感觉目前部分教材编写人员的水平与新时代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吉林省教育厅教材工作处处长崔春雨认为。交流中,一个个问题、需求被抛了出来。“做好教材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要牢牢树立规矩意识,特别是要重点抓好落地的‘最后一米’。”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说。研讨中,与会者提出了一条条意见、建议。会议室里,18 ...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公布的一份“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引发关注。737名学生收到学业预警,两百多名学生还面临降级试读。近年多所高校都在推行学业预警机制。此前,像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也公布了类似的学业预警信息。
近年来,英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困境愈发引人注目。课程停办、院系缩减、学生人数下降等现象在多所大学出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场危机的背后既有高等教育市场化、就业导向强化的宏观背景,也反映出政策层面对人文学科价值认知的深刻转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吴爱华的解读。
退休教师转型“知播”,是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创新表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退休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科普工作有力的推动者。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退休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传播出去。他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内容。例如,在植物学领域,用趣味讲解让人们认识植物 ...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一行动堪称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的“升级版”。 事实上,“阳光招生”早已不是新鲜事。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就已正式启动。10余年来,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十项严禁”等一系列“阳光招生”政策不断深入实施,教育公平的脚步加快迈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优质本科扩容”成为教育领域热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春季开学以来,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促就业工作攻坚期,以“聚力拓岗优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为主题,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3至4月,各地各高校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持续挖潜开拓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优化提升指导服务,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