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处,没有阳光也没有氧气,微生物却在这种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默默推动着地球碳素循环,并持续产生甲烷这种绿色能源。此前研究发现,在地下深部生物圈,广泛分布着“吃”甲醇产甲烷的古菌。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甲醇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和刘东研究团队实现了光驱动甲烷到甲酸的高效转化,为甲烷转化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机理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光驱动甲烷直接转化为甲酸是将甲烷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 ...
在任务因回收区域海况和技术问题接连推迟后,亿万富翁贝索斯(Jeff Bezos)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迎来历史性时刻,其部分可重复使用的 ...
据测算,新标准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甲烷排放约5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排放标准》强调,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和监测要求,强化甲烷排放控制。这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与煤共伴生 ...
1. 牛打嗝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一头奶牛每天产生约300升甲烷,绵羊和山羊也是如此。 2. 为降低牲畜甲烷排放量,业界和学界正在研发饲料补充剂 ...
可你知道吗?我们所吃下的每一片牛羊肉卷,严格意义来讲都会给地球气候带来危害。因为牛打嗝这类动物动作,其实是甲烷“生产大户”。牛是一种反刍动物,它需要数小时之久来消化食物。牛有四个胃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牛的瘤胃中含有大量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