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已使用肉眼和光学望远镜观测各类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光学)辐射,而可见光辐射是人类长期以来探索天体奥秘的唯一“信使”。1932-1933年,年轻的无线电工程师探测到外太空的无线电辐射,并确认出其来源的精确位置,从而开辟了射电天文学这个全新的领域。然 ...
寒假,是每位学生期待的重要时光,不仅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当寒假不再只是盲目的玩乐,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时,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成长的蜕变。在这个寒假,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生纷纷走出课堂,参与到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奉献中拓宽视野,在服务中磨练意志。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隐匿的第九大行星 ...
在此之前,人类已知的最巨大的宇宙结构叫武仙-北冕座长城,发现于2013年,最大跨幅达到了100亿光年,因为横跨了武仙座和北冕座而得名。观测结果表明,它的红移值在1.6到2.1之间,相当于距离我们100亿光年。
1月28日发表于Astronomy & Astrophysics的一项研究证实,在一颗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附近存在“超级地球”。这一成果为未来寻找可能适合生命生存的类地系外行星提供了更多线索。
简而言之,所谓超级地球,其实就是指比地球更大的类地行星,观测数据表明,这种星球在宇宙中普遍存在,有多普遍呢?这样说吧,在确认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中,有大约30%都是超级地球,其质量通常在地球质量的1.5至10倍之间。
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成为人类太空探索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地球上诞生了生命,那么其它星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吗?既然宇宙那么大那么古老,生命的存在岂不会很普遍?
太阳轨道器(Solar Orbiter)揭示了太阳日冕洞中微小的、像头发一样的喷流是造成快速和慢速太阳风的原因。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证实,这些稍纵即逝的能量爆发将带电粒子推向太空,最终揭开了一个关于太阳能量的长期谜团。
IT之家 2 月 7 日消息,科技媒体 scitechdaily 昨日(2 月 6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proposed the next-generation HUNT as a large-scale scientific device expected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neutrino astronomy.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only viable site for the ...
《中时新闻网》前身为《中时电子报》,于1995年创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网路媒体,开启新闻数位时代。近来以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新闻引领先驱外,首创娱乐、生活、社会专题式新闻报导,带起同业间仿效风潮;精辟的言论、财经、国际、两岸、军事、体育、网推频道,网罗忠实读者群;新型态的汽车、房屋、玩食、科技频道,成为阅听眾休閒必看选择。视觉影音上,结合中天新闻直播、FB直播、中时新闻网APP等平台的精彩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