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团队利用多源数据,量化了中国1960-2019年一次颗粒物排放的粒径分布和含碳组分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论文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国家科学评论》,NSR)。图1 ...
2 小时
机器之心 on MSNAI+超材料双向突破,浙大综述揭示超材料研究进展,登Nature子刊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 AI 与超材料(Metamaterials)的双向互动关系,揭示了「智能超材料(AI for Metamaterials)」和「超材料智能(Metamaterials for ...
与李莉相似,梵谷、刘烨、林昊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了“985”或“211”高校的科研岗位。然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入职不到三年、服务期内主动辞职。离职前他们均完成了前期考核,甚至对林昊来说,项目、经费都不差。
近日,印度一研究者指控有研究团队剽窃了他的硕士论文数据,而在作者提出指控前,相关论文就已经被撤稿了,撤稿声明中写道,撤稿原因为“ 数据存在重大错误 ”。这一矛盾表述引发了热议。
2025年1月,nature发布一篇名为《Retractions caused by honest mistakes are extremely stressful, say ...
这项新研究发现,在对DLI有反应的患者身上发现的一种独特的T细胞群可能是关键。这些细胞通过增强免疫反应来对抗白血病。此外,该研究表明,骨髓中免疫环境更健康、更活跃、更多样化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支持这些细胞和它们的抗癌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23年度科技论文统计数据以及产出检索报告。 此排名创近五年新高。 另外,卓越科技 ...
17 天
来自MSN博士生做科研想 idea 发现早就有人做过了,该怎么调整心态?博士生刚开始科研的时候,一直都觉得idea有人做过就没法再做了,这是一种误区!科研的乐趣,在于其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早年我在研究核用锆合金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下文就这一事闲谈一会儿,权当科普。 先大概解释一下核用锆合金的使用背景。目前全世界核电方面使用的最多的是,压水堆和沸水堆。这到底怎么个东东呢?就是把核反应放在一个小管子(锆合金管)里,让核反应不断进行(链式反应),以放出热量。 冷却水 ...
尽管miRNA治疗面临众多挑战,但它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光明。随着对miRNA生物学作用的深入理解,以及递送技术和靶向技术的进步,miRNA有望 ...
19 天
来自MSN北京大学80后教授,7天内连发两篇Science!据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仅一周的时间,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教授连续两度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上发文。 1月9日,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张艳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Wafer-scale monolayer MoS2 film integration for stable,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 ...
2024年,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简称CNS)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510篇,其中Cell论文98篇,Nature论文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