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的靶向药物,像是默沙东的“K药”,之前主要集中在肿瘤适应症的研发,其中的PD-1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提升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然而,Rosnilimab作为一种PD-1激动剂,则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机制:它旨在耗竭过度表达PD-1的T细胞,激活其他PD-1阳性T细胞,以此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靶向药物,在肿瘤领域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最近的一则消息却让PD-1的潜力不仅限于肿瘤治疗,而是向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扩展,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健康意味着什么呢?
也有拥有PD-1肿瘤药的国内药企布局前景广阔的自身免疫领域,但大都围绕其他靶点和机制的药物,而非PD-1激动剂。以君实生物为例,该公司在自身免疫领域的阿达木单抗于2022年获批上市,适应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克罗恩病、葡萄膜炎、多 ...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脑转移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非小细胞肺癌确诊的时候有10%到20%的患者发生了脑转移,后续治疗过程大概有20%到4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脑转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化疗药物对脑转移病灶的控 ...
2月以来,跨国药企密集公布2024年财报。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2月13日,2024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前10名的药企都公布了2024年业绩。从业绩表现看,重新洗牌后的格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辉瑞以636.27亿美元重新回到制药业务的第一把 ...
在爆款大单品的带动下,全球药企营收TOP10的榜单座次也发生了变化,礼来凭借替尔泊肽成为第九,而葛兰素史克则掉出榜单。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随着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销量狂飙,2025年的头部格局将如何 ...
GLP-1药物没有辜负万众期待,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全球市场规模达到518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两只巨无霸大单品持续狂飙,增长之强劲,超乎想象。
消息面上,君实生物近日宣布,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联合迈威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Nectin-4抗体偶联药物(ADC)创新药(研发代号:9MW2821)近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本次纳入的适应症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9MW2821用于治疗既往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尽管 ICI-T1D 受到了一定关注,但目前对它的了解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较少,样本量也较小,这使得人们对这种疾病在国内患者中的特点认识不够充分。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深入了解 ICI-T1D 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应运而生。
在医药产业中,其实也发生着如DeepSeek一样的产业剧变。 一直以来,以K药为代表的PD-1药物都是抗癌基石药物,凭借超强的广谱性,K药以295亿美元 ...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在线发表了博雅生命旗下博雅医药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Knockout IL4I1 affects macrophages to ...
2024年,默沙东针对多种癌症的K药全球销售额以294.82亿美元18%的增速创下新的销售纪录,蝉联全球“药王”。中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国家,但本土企业距离登上榜单还需时日。跨国药企排名受重磅药物销售额影响,如K药因在免疫疗法领域的优势蝉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