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是稻作文化起源地沅澧流域的一种米食小吃,传承着千年的饮食文化。桃源是蒿子粑粑制作技艺的发源地之一,这项技艺在茶庵铺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作为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王双娥是当地蒿子粑粑从业者的优秀代表之一。
2月4日,大年初七,宁夏中宁县举办“中华杞乡康养中宁”2025年第二届蒿子面品鉴活动,让居民近距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中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在这蛇年春节之际,宁夏各地的非遗年俗和非遗美食为人们的过年生活增添了多姿多彩的选择。特别是在中卫市,这个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且被黄河环绕的城市,浓厚的年味扑面而来,带着乡愁和味蕾的回忆,让人铭记于心。
潇湘晨报 on MSN7 天
寻“味”中国年|宁味:最是难忘家乡味 古法新潮皆是年新华社银川2月1日电(记者张宋红、任玮)蛇年春节,宁夏各地的非遗年俗、非遗美食丰富了人们“花式”过年的选项。尤其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穿城而过的中卫市,非遗美食里的浓浓年味,带着味蕾记忆、思乡情愁扑面而来。
据悉,崇岗乡甘蔗种植面积为5637亩,平均亩产5.1吨,预计产值1300余万元。甘蔗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甜日子”,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每到收割旺季,可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按照每捆3至3.5元的价格,人均日收入大约在150至200元之间,甘蔗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甜蜜事业”。
又是一年新春至,家家户户备货忙。桃源县茶庵铺镇的大街小巷里也开始飘起了蒿子粑粑的清香,这项延续千年的饮食文化不仅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也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在蒿子粑粑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双娥的家中,工人们正围坐在火炉边忙着包制蒿子粑粑,将揉好的面团放在粽叶上轻轻一压,再用两端的叶 ...
20 天
来自MSN烤馍和蒿子面的梦“自从石空村的烤馍和蒿子面制作开始以来,我就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补贴家用”。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