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她博学有才辩,又精通音律。她的第一个丈夫卫仲道去世了,她没有儿子,就回到娘家。兴平年间,天下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劫持,落于南匈奴左贤王的地盘内,在匈奴十二年,生了二个儿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痛心蔡邕死后没有后代来祭祀 ...
不用赵王号并不代表赵国宗祀就断绝了。 居其地而以地为国号,是战国时期的常态。 好比魏国能被称为梁国,韩国也能被称为郑国。 例如《韩非子》就有这样一条记载。 魏王谓郑王曰:“始郑、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郑君患之,召群臣而与之谋所以对魏 ...
翁同龢久居京城,回到家乡后有些习俗还是依照京城之俗,以廿三为祭灶日,在他的日记里有: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十二月廿三“送灶”,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十二月廿三“夜祀灶”。
《说文》:“永,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于憬切”。 编码4为“祀”。 编码5为“A”。俗,这里用为人名,器主。《龍龕手鑑·手部》:“A,俗,音慈。”。 编码6为“之”。 编码7为“宗”,参考甲骨文《集成》2431 ...
1月23日是南方小年,一帧蜀籍邀您欣赏《施注苏诗》。海报所选用图为《施注苏诗》四十二卷总目二卷苏诗续补遗二卷,由(宋)苏轼撰,(宋)施元之 ...
祭祀灶神是小年的中心内容,人们称其为“祀灶”“送灶”或“辞灶”。 俗信认为,灶神是玉皇大帝安排到凡间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官,每到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再根据旨意实行赏罚。祭灶时,人们在灶神像前供上糖瓜等贡品,希望灶王 ...
1668年建庙的台南安平开台天后宫,为全台唯一现存的明朝官祀妈祖庙。该庙60多年前迁到现址后,因庙内外建筑、雕作破损,庙内多处逢雨漏水 ...
“十大年味主节点”立足传统民俗,从1月7日至正月十五,分十个节点,在九口堰纪念馆、炎帝故里景区、吾悦广场、神农大剧院等地,推出“民俗市集+新春首祀+非遗表演+花鼓演出”套餐,融合乡村美食、好物展销等促消费活动,让市民及游客在琳琅满目中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重新整合名山大川,形成以五岳四渎为中心的新祭祀格局。在此基础上,汉宣帝于神爵元年(前61年)颁布诏令祠祀五岳四渎,正式规定了五岳四渎的具体祭祀地点以及每年祭祀的次数,五岳四渎的祭祀自此形成常制,成为国家礼仪制度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