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多次走进山乡村庄,询问村民生活冷暖,鼓励大家发展富民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报道《深情的牵挂》今天(2月1日)来看《富民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未来几年,乡村全面振兴该如何干?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此做出了具体部署。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一规划系统谋划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特别强调要坚持“三个统筹”的重要原则,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望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内考察调研路线图,“三农”是个关键词。总书记多次走村入户看望群众,踏上田埂察看秧苗长势,入渔村、进果园,调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殷殷关切给大家温暖 ...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实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和处理城乡关 ...
乡村振兴,关乎国计民生,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乡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如今,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速跑的进程中,各地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率先促进新型通信网络的畅通,建设信息高速路。其中,5G网络正有序“点亮”智慧乡村,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智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面积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的四川为例,目前该省2.6万个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5G”,提前完成“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未来三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明确了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规划将对农业从业者和农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与普通农业从业者和农村居民密切相关的内容解读。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能提高乡村劳动力素养,阻断导致贫困的不利因素持续传递;也能为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保障,为乡村建设发展培养一批有技术、爱乡村、懂三农的“生力军”;还能推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乡村人口综合素质,将乡村“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稳定粮食生产。郴州出台粮食生产“10条强化措施”“16条具体措施”,推行“四单四稳四管四落实”,创建粮食生产示范片486个。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5.25万亩、产量191.29万吨,超额完成粮食生产省定任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粮油生产先进市。
2024年,青海交出了一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答卷。特别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跳出“三农”看“三农”,辛勤耕耘、浇灌希望,全力以赴保供给、强输出,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璀璨夺目,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交相辉映,各项成果硕果 ...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每天都在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工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