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展示場2月推出「太陽系行星大連線」與「金星最大亮度」主題導覽,由解說員透過館內豐富的展示,介紹這兩個 ...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3年推算,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有機會將於2182年撞擊地球。南韓最近研究發現,若「貝努」與地球相撞,將會造成持續3至4年的大規模破壞,在最嚴重情況下,地球將發生突如其來的寒冬,造成生態破壞和全球糧食短 ...
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貝努可能承載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化學信息。NASA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科學家曾在墜落地球的隕石中發現類似的有機物質,但這次分析的是來自小行星的「純淨樣本」,避免了地球污染,提供了更可靠的證據。
天問二號探測器定於2025年5月升空,它將用數年時間探索一顆叫「振蕩天星」的小行星,並採回樣本。直徑僅有50米左右的「振蕩天星」,為甚麼會被鎖定為目標?它有甚麼神秘「身世」?
歐洲航天局4日宣布,研究人員利用歐航局「蓋亞」空間探測器數據發現一顆巨大系外行星「蓋亞-4b」和一顆褐矮星「蓋亞-5b」。這是「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恒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蓋亞-4b」和「蓋亞-5b」都圍繞低質量恒星運轉,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 ...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歐洲航天局4日宣布,研究人員利用歐航局“蓋亞”空間探測器數據發現一顆巨大系外行星“蓋亞-4b”和一顆褐矮星“蓋亞-5b”。這是“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恒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蓋亞-4b”和“蓋亞-5b”都圍繞低質量恒星運轉,這種情況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 歐航局官網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兩顆新發現的天體均位於銀河系內。“蓋亞-4b”繞著距地球約244光年的恒星“蓋亞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帕克太陽探測器」衝進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層日冕,來到離太陽表面僅610萬公里。27日帕克太陽探測器向地球傳回訊息,表示它狀況良好,運作正常,已經成功完成有史以來人類探測器最接近太陽 ...
偉大行星連珠正是2月28日會發生的情況,觀測者可在北半球遠離光害汙染的開闊地方,透過肉眼、雙筒或天文望遠鏡,對準黃道附近的夜空,便有機會觀測到太陽系中的7顆行星排列。屆時這7顆行星在北半球夜空中的位置,由西方、跨越西南方到南方,依序為土星、水星、海王 ...
2025台北國際書展4日在世貿一館盛大開幕,文化部更請來聲樂家演唱公主夜未眠飲酒歌揭開序幕。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義大利的文化深深影響全世界,從文藝復興到新寫實主義的電影,都成為我們台灣人這一代共同的養 ...
在爆發禽流感下,美國2024年因該病毒死亡的所有禽鳥中,近一半是在11月、12月死亡的產蛋母雞。此使得美國雞蛋價格持續上漲,政府數據顯示2024年雞蛋價格上漲逾65%,農業部門預測2025年成本也將增加約20%。
立委黃珊珊雖然因亂帳門遭停黨權處分,除非復權,否則2026無法代表民眾黨參選。但2022年她其實就是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長,再來一次也不是不可能。長期深耕台北市的黃珊珊,地方實力是有的,只是個人魅力稍稍欠缺。 戰力值:★★★☆☆ ...
歷經11年天文觀測,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望遠鏡蓋亞已基本完成其使命,即將退役。ESA計劃在明年和2030年,發布兩份由蓋亞觀測獲得的重要數據,進一步加深人類對銀河及其他天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