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治沙播绿,仅仅是“伊利家园行动”的一个缩影。作为第一家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的中国企业,伊利早已将生态友好深深融入企业战略基因,持续不断地为绿色地球“续航”。
木兰溪是福建省莆田市的“母亲河”,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频发,治理困难重重。20多年来,莆田市坚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在防洪治理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沿岸景观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产业转型升级等,让木兰溪从“水患之河”蝶变为“幸福之河”。
台商谢东庆是“茶樱共生”模式的先行者。1995年,在台湾已经事业有成的他,只身前往大陆发展茶产业。经过一年的考察,他最终选择了漳平市永福镇作为创业基地。1997年初,谢东庆在永福开垦了600亩茶山,种下了第一棵茶树,开启了他的创业征程。
4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走市场 看韧性 强信心”专栏刊登通讯《爱拼会赢 勇毅前行——外贸“重镇”福建晋江一线观察》,展现当地企业、部门干部群众“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古雷海关关长邢东说,古雷海关一直以来都将服务好古雷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大事。2024年,古雷石化码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为企业节省滞港、滞期等综合成本超百万元,这是古雷开发区将满满诚意融入方方面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哆头蛏作为莆田餐厅的招牌食材之一,深受海内外食客的喜爱。每年哆头蛏采收季节,莆田餐厅都会将这份专属的鲜美传递到全球100多家门店,让更多人共享“蛏霸”的美味。 (通讯员 林娇容 杨成航 林亦霞) ...
“枇杷宴还有吗?什么时候能再吃到?”连日来,本报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读者纷纷询问。为回馈广大读者的热切期待,福州日报社与福清市一都镇共同商议,决定自即日起至5月30日,分别授权福清一都状元酒楼和福州悦港琴湾·福宴举办福建名宴·一都枇杷宴,让更多人能在这 ...
福建晋江,以运动鞋、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闻名世界,是我国外贸“重镇”之一。本报记者在晋江走访不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以及当地商务局、贸促会等相关部门单位,切实感受到干部群众“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近日,第四届南洋文化月暨娘惹文化季在晋江市梧林古村落启幕。本届娘惹文化季以“春风海上来”为主题,让每一位参与者全身心沉浸其中,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福建,“呷茶”可不是一句客套话。无论是谈生意还是午后闲聊,总会听到一句“坐下呷杯茶”。毕竟,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乌龙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可是承包了中国茶界的半壁江山。这片开挂般的叶子,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单位创排的舞剧《天下大足》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作为创作蓝本,演绎石刻背后的石雕匠人群体故事。
人工智能(AI)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连洗头也能依靠“黑科技”了。近期,福州街头涌现出许多“AI洗头”店面,宣称“一键”洗头用时仅需十几分钟。那么,“AI洗头”究竟如何操作?是真正的AI加持还是概念炒作?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