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 天on MSN
在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一项引人注目的新突破由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其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的狄大卫教授与赵保丹研究员团队共同实现。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微型LED,其像素尺寸惊人地达到了90纳米级别。
总结来看,国星光电的LED显示器件阵列专利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次行业变革的前奏。未来,市场对显示技术的需求只会不断增长,国星光电的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为实现更高标准的LED显示器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消费者期待已久的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产品,正是这一专利能够给市场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保持关注国星光电的后续动态,将有助于把握LED显示器行业的发展脉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近期,Lumileds宣布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 Eindhoven)合作实现了最新Micro LED技术突破。 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层面集成超表面(metasurfaces),显著改善了Micro ...
研究团队自2021年首次提出"微型钙钛矿LED"概念以来,持续取得系列突破:2022年实现超稳定钙钛矿LED,2024年创下116万尼特的亮度纪录,如今又在微型化方面实现90纳米像素尺寸的重大突破。
7 天on MSN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书写了新的篇章。狄大卫教授与赵保丹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利用一种创新的钙钛矿材料,成功研发出像素尺寸仅为90纳米的微型LED,这一成就刷新了全球LED微型化的记录,为传统LED技 ...
技术核心在于LED器件的突破。磷光转换LED(P-LED)成本低廉但带宽仅5MHz,而RGB LED通过三基色混合实现20MHz带宽,μ-LED阵列更将带宽推至300MHz以上。接收端创新同样精彩:PIN光电二极管(PD)因低成本广受青睐,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则在弱光环境下展现优势。太阳能 ...
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层面集成超表面(metasurfaces),显著改善了Micro LED的发光方向性,并提升其效率。据悉,这项技术在多种LED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有望显著提升Micro LED显示器的亮度,同时可在AR和数据通信等应用中实现更高效的光学耦合。这项研究成果已于4月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工程》(Nature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期刊上。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和赵保丹研究员团队在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像素尺寸仅为90纳米的微型LED。据悉,LED(发光二极管)技术凭借其半导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实现了广泛的光 ...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和赵保丹研究员团队通过新型半导体技术,研制出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达到了传统LED难以触及的90纳米像素尺寸新极限。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像素尺寸的LED。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