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h
Hosted on MSN最没有“尊严”的沙漠!被中国人拿来种土豆,还能亩产1万多斤?你是否能够想象到,荒芜的沙漠中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只要提到了沙漠,很多人脑海中最先出现的画面,就是风沙漫天的荒芜景象,就算是有植物,也大多是仙人掌这样耐旱植物。中国的沙漠有不少都被称为世界上最没有尊严的沙漠,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有别的国家难以企及的治沙 ...
今天,我们要向一位退伍老兵致敬。他叫魏哈斯,24年前,他在内蒙古自治区承包了3700亩荒沙地,并以女儿的名字命名这片土地为“赞丹梁”,意思是珍惜生态;24年后,他和妻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茫茫沙海中播下一片绿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毛乌素沙地,这里被称为 ...
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到,该项目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计划建设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及相应面积沙地治理工程。拟最终优选4-5家具有实力的新能源投资开发主体单位,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下达项目规模依据优选企业排序分批次实施。
最近一部备受期待的影视作品《治沙二十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部作品在宣传阶段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开播后也没有让观众失望。近期,人们对这部剧的剧情介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今天启动的”防沙治沙 绿色长廊”隆生防沙工程启动大会,是我们防沙治沙事业的全新起点。它承载着我们对绿色家园的美好憧憬,寄托着全县人民对生态改善的殷切期盼。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登上一座12层的钢铁瞭望塔,环顾四周,一片片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映入眼帘。“我们的‘光伏长城’已经成形了。”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宋俊峰介绍,“从准格尔旗到杭锦旗,沿着黄河‘几字弯’近400公里的沙漠,我们用光伏板构筑成一道‘生态长城、绿电长城、产业长城、创新长城、富民长城’。” ...
13h
Hosted on MSN“绿进沙退”的中国智慧从颁布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到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再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将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香港《南华早报》,原题:我们都需要一些中国愚公移山式的沙漠绿化精神 今年春晚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治沙代表的出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塔克拉玛干治沙项目历时数十年,在沙漠边缘种植绿色屏障防止沙漠扩大。科学家和工人们与极端温度和水源稀缺战斗。去年11月,最后3046公里的缺口被补上,形成环绕沙漠“死亡之海”、守护周边生态和社区的绿色屏障。这既见证了人类的韧性和智慧成就,也见证了深植于中国文化中的锲而不舍精神 ...
“老田,这次你登上春晚舞台,可是咱治沙人向全国人民展示风采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让大家都看到咱治沙人的坚韧与担当,成为春晚上最亮眼的一抹‘绿’!”1月26日,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员张选忠怀着满腔的激动与自豪,拨通了田野的电话,话语中满是期待与鼓励。
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2月8日在兰州会见了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一行。任振鹤对王文彪一行表示欢迎,对亿利集团长期以来在甘肃开展光伏治沙、生态修复表示感谢。他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多年来,恶劣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沙区除了风沙便“一无所有”。为了改变沙区的面貌,鄂尔多斯市和相关旗区连续30多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沙漠修复征程。
防沙治沙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风沙治理前线,有效阻挡了风沙的肆虐,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转变,他们就是临泽县小泉子林场的治沙人。 记者 施婷婷:防沙治沙考验的是人的耐心与恒心。多年来,小泉子林场的治沙模式成果显著,为同类沙漠化地区提供示范。同时,这里也承载着治沙人的一份坚守和不畏艰难、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 一大早,林场场长牛向军带着大家去林场进行全面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