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局限性会造成毒性预测结果不完全准确,所以研究者需要不断寻找能够更加准确评价药物毒性的替代方法。 01 器官芯片是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改变游戏规则潜力”的新兴技术 药物毒理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是将安全性数据与其他特定分子特征有效结合,例如 ...
1月9日,基本科学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全球第13位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以下简称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PM2.5毒理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全面揭示了大气细颗粒物对健康的核心危害机制。
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全球第13位。这是学校推进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标志着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以下简称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开展的一系列新研究,系统揭示了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关键毒性组分、来源及人体内暴露情况,为未来毒性组分引导的源头精准控制提供了支撑。
1月9日,科睿唯安公布的ESI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位列全球第13位。标志着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正式迈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和地区国际学术 ...
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 ...
他今日发表文告说,警方已在上周取得来自化验局的毒理报告,确认死者体内残留有毒品元素 ADVERTISEMENT “报告目前已被送往马大医药中心 ...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甘晓 实习生 李嘉茵 细如微尘,大气细颗粒物(PM2.5)悄然无息地穿越空气的每一寸空间。它们小到足以溜过人体自身防线进入鼻腔,穿过呼吸道黏膜直抵肺部深处。它们携带着有害的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各个器官,施展破坏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