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仪式感,总是从一幅幅春联和年画开始的。 即使你身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总也不会忘记了春联——每每快过年时,它们就会神奇地出现在你的手边,可能你没有时间自己写,那么市场买的、商户送的春联也很好。认认真真地把春联贴上门框,再添上一幅红彤彤的福字,你就拥有了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春节版“限定皮肤”。只有贴上这层皮肤,才能找到打开春节的正确方式。 广东佛山春联街买春联的人们。 摄影/卢文 记忆里的“年味儿 ...
桃符,最初是用桃木制成的两块板,分别书写着神荼、郁垒两位上古神祇的名字,挂在门旁以驱邪。后来,随着纸张的普及,桃符逐渐被对联所取代,但“贴春联”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可以说,桃符是对联的前身,两者共同构成了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过年贴“福”字的习俗由来已久,虽然确切的起源时间难以考证,但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
提到春联,就不得不提咱老祖宗独特的语言魅力。你见过只由一个字组成的春联吗?“行行行行行行行”“长长长长长长长”……这类春联乍一看可能会让人一头雾水,但通过读音变化,你会发现其中深刻的含义。
《原神》5.3版本开启了2025年海灯节活动“春曦画桃符”,包含八奇乱斗、灯下演武和如意祝柬等玩法。参与活动可以获得香菱衣装、自选角色和原石 ...
原神即将开启春曦画桃符活动,玩家们参与各阶段的玩法来获得节庆热度,达到指定值即可获得香菱衣装并自选邀约璃月4星角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除夕贴春联有许多讲究。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初一,人们会在门上挂桃符,称为仙木,能避百鬼。最初的桃符是两块桃木板,上面刻有吉祥字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随着纸张的普及,桃符逐渐演变成对联。《宋史・蜀世家》中提到,后蜀主孟昶命学士题写的第一副春联 ...
春联起源于桃符,与驱邪有关,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边的长方形桃木板。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诗《元日》中,宋代诗人王安石描写了春节前夕,人们辞旧迎新、更换桃符的热闹场面,其中“桃符”正是如今春联的前身。
凌泽欣: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使用桃符的习俗。桃符是古人用以辟邪的桃木饰物,古人用桃木写字、作画或画符当作门神,认为可以镇邪护宅。据考证,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的风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
诗中提到的桃符,即是现今春节常见的挥春的前身。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古代传说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巨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两位专门捉拿妖魔的神人。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雕刻,或者在桃木板上画出这两位神仙的样子,悬挂在大门两边,藉以趋吉避凶。
【编者按】“青春中国年”2025年迎新春文化作品创作大赛由黄河新闻网联合山西财经大学共同举办,征集展示参赛者眼中的非遗新魅力、春节新风尚和家乡新变化。《桃符新岁》寒梅衬雪展新红,瑞彩盈门韵不同。旧符方除辞旧岁,新桃已换新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