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4月14日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京博控股集团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根据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可持续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将激增300%,而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将贡献65%的市场增长动力。这一趋势标志着全球橡塑产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
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挑战,影响着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清华大学的研究揭示了全球塑料供应链的复杂性,指出尽管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关注,但全球回收率仍停滞不前,仅占原生塑料产量的9%。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塑料材料的多样性、污染问题、经济因素、 ...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中国团队完成的一篇环境研究论文称,2022年全球仅9.5%的塑料材料生产自回收材料。这一研究发现来自该团队对全球塑料行业的一项全面分析,研究还揭示出焚烧处理的塑料数量大幅增加,以及全球塑料使用 ...
2022年,全球约有2.68亿吨塑料被弃置,其中仅27.9%被送去分类和潜在地回收,而被分类的塑料中仅一半得到了真正回收。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存在区域数据质量的差异,以及未包括非正规回收部门,这可能会低估全球塑料废物的回收率。例如,中国存在大量小规模的 ...
5 天
中国教育在线 on MSN南开团队Nature发文 证实大气微塑料可被植物叶片“吸入”并进入食物链植物吸收是很多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途径。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微塑料,但其向上运输效率较低,对地上可食部分的贡献有限。大气中的微塑料污染广泛存在,如能被植物叶片直接吸收,将导致更直接的污染生态风险。南开大学的新污染物研究团队立足环境科学学科,结 ...
1 天
煎蛋 on MSN从身体健康角度,可降解塑料可能更危险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难免磨损,由此产生的细小甚至肉眼难见的塑料颗粒,一旦被我们摄入或吸入,便可能悄悄威胁健康。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尝试用植物淀粉替代传统的石油,制造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然而,美国化学会旗下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初步研究却敲响了警钟:食用这种淀粉基塑料微粒的动物,同样出现了肝脏损伤、肠道菌群失衡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该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叶片吸收大气微塑料是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和人体的重要途径 ,推动了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域的认知进步,是我国在新污染物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引领性成果,可为污染物的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碳达峰”政策风向引导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其生产制造商加大对塑料等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力度,传统金属部件被大量塑料件所替代,汽车行业塑料件使用率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塑料件行业需求量已达 1031万吨,产量超1050万吨。从汽车 ...
虽然饮水会让我们摄入微塑料,但其实不用太担心, 只要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 ,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也建议大家水烧开后多沉淀一段时间,并使用过滤装置。
Plastic containers wash up on the shoreline of Port Botany after a cargo ship off the NSW coast lost about 40 shipping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