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的“秒懂通译官”、辅助医生并预警风险的“手术智囊伙伴”、会“思考”懂“调度”的“科室大管家”……今天,集这三重“身份”为一身的全球首个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12日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镜观”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的“秒懂通译官”、辅助医生并预警风险的“手术智囊伙伴”、会“思考”懂“调度”的“科室大管家”。
上观新闻 on MSN19 小时
全球首个AI内镜智能体在中山医院“上线”,将为医患带来哪些智能 ...4月11日至13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中山医院全球首发多模态AI内镜智能体。这一叫“镜观”的智能体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辅助医生预警风险,还能帮助医生管理调度医疗资源。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介绍: ...
17 小时
澎湃时事 on MSN上海中山医院发布内镜AI:可解读胃肠镜报告,也是手术伙伴4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布一款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可为患者解读胃镜、肠镜等内镜报告,也可辅助医生开展内镜下手术并预警风险。
上海卓尔荟门诊部消化内科的内镜筛查始终秉承“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性命,挽救一个家庭”的宗旨,在努力降低消化道早癌漏诊率方面戮力前行。本次引入“内镜精灵”人工智能辅助内镜诊断系统,是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更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精准、更高效的消化道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还有一类“内镜减重门诊”,也已在多地医院开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减重团队于去年7月23日实施院内 ...
来自河南开封的刘先生确诊克罗恩病6年,历经手术、微创、化疗与靶向治疗,结肠狭窄始终难以痊愈,腹痛、呕吐、黑便等症状更是反反复复……近日,他前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求医。该科室主任刘占举及其团队“另辟蹊径”,为其成功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肠道狭窄切开塑形术,通过人体自然孔道置入手术器械实施肠道“盾构 ...
12 天
人民网 on MSN金阳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首例内镜下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近日,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标志着医院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创诊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周敏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BMI近40的重度肥胖症患者实施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此次置入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在肥胖伴代谢性疾病微创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肥胖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内镜介入减重新选择。
在低收入国家,腐蚀性食管狭窄常见,但专用扩张内镜稀缺,管理困难。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腐蚀性食管狭窄的跨学科内镜管理研究,成功治疗两名患儿。该研究表明可通过资源再利用和团队协作解决临床难题,为全球外科提供新思路。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