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依存症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以刷短视频、阅读头条新闻等方式来消磨时间,而这不仅仅是消遣,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机制和潜在的成瘾风险。近日,心理咨询师张洁在《逃避现实,你上瘾了吗?》一文中,通过依恋理论解析了这一现 ...
自1950年心理学家John Bowlby观察到婴儿对母亲的不同依恋类型以来,“依恋理论”已经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年轻人解释自己“恋爱风格” 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是:豆瓣的“回避型依恋”小组大约有10万个成员。但这个小组并不完全是回避型依恋者的聚集地。 满屏对回避型依恋的吐槽背后,都可能是一个焦虑的发帖人。 学界这样定义回避和焦虑依恋:回避依恋者对自力更生有强烈偏好,与 ...
来自MSN25 天
4种依恋人格,决定了你的内在需求!哪怕对方已经被他逼到情绪崩溃,但他依然不为所动? 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依恋风格,影响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心理学家根据一个人的焦虑 ...
来自MSN2 个月
孩子为何总是委屈自己?——依恋心理学的视角那么,这些孩子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行为模式呢?依恋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的视角。 依恋心理学指出,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在与主要抚养 ...
乐山市商业银行 供图 在乐山,“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十二个字前面,还要加上“全力建设”四字。 2024年11月20日,乐山市政府印发了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